首页

家奴女王

时间:2025-05-26 09:43:37 作者: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义何在 浏览量:47037

  中新网通辽5月15日电 题:“中国红干椒之都”开鲁:火红事业带来红火生活

 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

  眼下正是辣椒苗移栽高峰期,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的广大椒农躬耕田间,为辣椒苗“搬家”,为幸福生活加码。

图为辣椒苗移栽现场。毕乐陶摄

  开鲁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、销售集散地,被誉为“中国红干椒之都”。当地辣椒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60万亩以上,年均辣椒产量30亿斤,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区市,并出口新加坡、韩国、日本、俄罗斯等国家。

  在开鲁县东风镇东方红村辣椒地里,一条条银色的地膜整齐排列,村民们忙碌地穿行于地膜间进行辣椒苗移栽作业,有的忙着传送辣椒苗,有的忙着打孔、栽苗、浇水。不一会儿,一排排绿油油的辣椒苗搬进了“新家”。一株株喝饱水的辣椒苗迎风摇摆,为田畴沃野增添了勃勃生机。

  贾玉荣是东方红村种植红干椒的老把式,丰厚的收益让他尝到了增收“甜头”。“我家种了20多年辣椒,今年又种了60亩,亩均收入都在4000元钱左右,效益可观。”贾玉荣说。

  像贾玉荣这样的椒农,开鲁县有3万余户。作为开鲁的农业主导产业,辣椒让这片黑土地上的民众脱贫致富。

图为椒农们在移栽辣椒苗。张美娜摄

  经过多年发展,这里形成了“育苗、移栽、收购、销售、加工、出口”融合产业体系,有5万余人在红辣椒全产业链就业,年劳动力务工收入达3.6亿元。

  椒农王秀茹说,对于农村的很多中老年人来说,每到这个季节,他们都早出晚归、争分夺秒地栽辣椒,谁都不想放弃家门口赚钱的机会。

  这些天,东方红村村民姚良秋每天带着团队不到5点就到地里了。“平均每人一天能栽2亩地,大约每天能赚二三百元,月收入不比城里人差多少。”在家门口务工就能稳定增收,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,姚良秋乐得合不拢嘴。

  在开鲁县,很多椒农变身辣椒经纪人,他们自种、自营、自销,从辣椒产业里收获希望和梦想。

  “红干椒是开鲁的一块金字招牌,现在不仅销售到全国各地,还出口到了国外,让更多人尝到了开鲁味道。”开鲁县辣椒经纪人赵立顺说。

  据开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左明湖介绍,开鲁红干椒皮红肉厚、色质纯正、果实细长、品质优良,市场竞争力强大。

图为椒农在移栽辣椒苗。吕志敏摄

  “今年,我们在全县12个镇场建立了20个红干椒基地,面积10000亩,重点采取了新品种引进、配方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、微生物菌剂推广应用等技术。”左明湖说。

  在试验基地,开鲁县与全国的各大院校加强合作,引进新组合120个,试验示范推广20个新品种,既有食用椒,又有配料椒,解决开鲁县北京红一品独大的短板,为当地红干椒多元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。

  与此同时,开鲁县培育产业集群,壮大产业规模,推进精深加工,打造有影响力的辣椒交易集散地、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,让开鲁辣椒“辣”出一条产业路,“椒”出一朵致富花。

  从育种到栽培再到加工,年复一年,春华秋实,一颗颗小小的红辣椒,点亮了开鲁人有滋有味的幸福生活,铺出一条红红火火的乡村振兴路。(完)

【编辑:李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甘肃夏河山火明火已扑灭 现场已无烟点

此次活动是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主办,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“情系丝路 相约陇原——两岸文化联谊行”。9月1日至9日,台湾文博领域专家学者一行沿着古丝绸之路,走访敦煌莫高窟、炳灵寺石窟、麦积山石窟等文化古迹,与当地文博机构人员进行互动,找寻未来双方合作的方式。

外媒:苏林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

记者自辽宁省地震局获悉,地震发生后,辽宁省地震局迅速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响应,派出鞍山地震监测中心站1车3人先期赶赴震区,同时省地震局党组成员、纪检组长杨培林带队的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2车8人也立刻赶赴震区,现场核实震区灾情情况。

香港举办“满汉全席”晚宴 为“健康快车”筹款逾200万港元

北京3月4日电(记者 邢翀 李京泽)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。有记者就夏巴兹·谢里夫第二次当选巴基斯坦总理一事提问。

谎称有进名校“门路”,男子诈骗多名家长逾500万元

2017年,深中通道初步设计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后,黄清飞曾跟随团队到国外调研学习沉管隧道建设,但对方既不让靠近,也不准许拍照,可借鉴内容极少。公开出版资料可用来参考,但作为设计依据还远远不够。黄清飞回忆,出国调研前,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已经开始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。

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会见王毅

不断完善政策法规,及时部署开展“清朗”等专项行动,打击网络谣言等危害网络诚信的行为;举办中国网络诚信大会,开展“诚信之星”评选、“星诚之约”手势舞云传递等活动;广大互联网企业积极投身网络诚信建设,加强企业诚信经营管理,推行“七天无理由退货”等制度……近年来,在各方携手努力下,我国网络诚信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,为网络文明不断注入正能量。《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3》显示,网民对2022年网络诚信建设状况满意率达84.24%,网络诚信领域向上向善形势更加巩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